|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陈林森 于 2014-1-24 13:33 编辑
沐 浴 亲 情
差不多十天前,我去都昌,回来写了《都昌三日行》。这次去了靖安,也是三天,回来后一直没有留下一点痕迹。有网友问起,我想还是写一篇罢。这个题目当时就想好了,叫“在亲情沐浴下”或“沐浴亲情”,或“感受亲情”,关键词是“亲情”,“沐浴”只是一个修辞手法。
去都昌是为了送书,这次是为了做客。大概元月初,接到靖安老家堂嫂的电话,她的二儿子陈刚强做了新房子,定于十九日请酒,我可以十八日赶到。我当即答应。大概两年前,老大陈声龙家做新房,我们因故没有去,留下了遗憾。在一般情况下,回老家,都是老伴与我同行。这次外孙也放了寒假,于是把他也带上了。这样女儿上班就不必心挂两头,也让外孙看看山区的自然环境与生活方式。
十八日外孙到学校拿了成绩单,九点多钟从星子出发,搭乘去南昌的班车,在新祺周下车。这条路线以前走过,在收费站下车后,走十几分钟的路,就能遇上到安义的班车,再在安义转车。这一回事先和专门开南昌到靖安线路班车的侄子声燕(家发的儿子)电话联系了,这一天他从南昌开出的车将在十点半左右到新祺周。当我们在收费站下车,时间是十点四十左右,声燕开的车,也正在这个时候到新祺周(可能有一点堵车)。于是我们很顺利地坐上了声燕开的班车。上车后,售票员连忙调整座位,让两个没有买票的儿童坐在大人身上,腾出了两个空位,又把她自己的座位让给外孙坐。汽车刚从新祺周开出,就上来一个交警,仔细察看了车厢里的乘客情况,发现没有超载,嘟哝了一句什么就下车了。我知道,春运刚刚开始,交通安全受到特别关注。
车到靖安车站,快到中午12点,声燕建议我们打的去璪都,他用手机联系了一部常跑山里的的士,说可以直接送到茶子山。这样挺好,否则坐班车到璪都镇,要么转车,要么到茶子山还有走几里路。我们三个人,司机又去接了一位女乘客,花了个把小时到了茶子山。女乘客是到璪都,我看见她付了十五元。当我们下车时,司机说每人二十元,一共六十元。我很理解,这里毕竟多了几里路。
我们是下午一点多到了目的地,就是堂侄盖了新房的马路边。这位老二原来家里在马路边搭了一个棚房开店,现在已经拆除了。现在新盖的是二层楼房,商店就开在一楼大厅。因为办酒席,商品柜台暂时“靠边站”了(还在营业)。大嫂为我们热了饭菜,吃过后,我们把礼金送给了二侄陈刚强。我说,我们是三百,我有三个姐姐知道,她们每人送二百。老伴解释说,这次正好碰到三个姐姐都在九江,但我们没说三姐生病的事。我在一张纸条上写上几个人的名字。看得出陈刚强很感动的样子。我不知道像我们这样的关系(我和已故堂兄、陈刚强的父亲陈家然是共祖父的)应当送多少,我是按照九江前几年的习俗为标准,这个标准已经偏低了。第二天我瞥见礼簿上,当地送礼的标准更低,多数是六十元,少数才达到一百。我想办酒的东家要贴不少。几个姐姐(他叫姑姑)送礼,他们没有料到。另外,我们给了大嫂一百元钱表示一点心意。堂兄比我大8岁,堂嫂年龄其实比我还小一点,但从亲情上说,她在上,我在下。
下午我们沿新修的水泥路去山那边看望另一个堂兄家熏。家熏和已故的家然是亲兄弟。家然生了三个儿子,家熏生了三个女儿。家熏家没有盖新房,还是住的土坯房。家熏比我大三岁,是最典型的农民,长期的体力劳动早已把他的背压驼了,不过山里面这种体型的人不少。我在一篇博文中记叙了他的农家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现在我们看到他家养了好几头大肉猪,还有一头猪婆。院子里还有一大群鸡和一大群鸭。我们照例也给了一百元给家熏。
这次来到茶子山张家塅所看到的最大变化,是新农村建设的新气象。一是水泥路修到了每家每户,个别没有修的,也作了今年的计划。这些不大宽的水泥路,看得出是刚刚铺砌好,很白很干净。我问修这些路要不要村民出钱,他们回答说全部是国家的,私人不要出一分钱。另一个变化是厕所,每个家庭都在路边修了一个新式厕所,这个钱也是上面拨下来的。家熏要我们晚饭在他们家吃,我们说不麻烦了。后来家熏特意杀了一只鸡,熬了汤,让我、老伴、外孙三个人享用这种原汁原味的土鸡汤。汤很浓,很香,我想,用文学语言就是这样说:我们喝的不是鸡汤,而是浓浓的亲情。家熏拿一个红包给外孙,我们推辞,家熏说:不是给你们的,是给赛(细)人的。
这里的酒席与别的农村差不多,除了女方的亲戚,其他的亲朋好友,本家和乡亲,大部分客人都是在外面的场上吃。所幸十九号这天,天气晴朗,只是早上起了一些雾,到十点钟才散。这里早晚比山外面冷,霜很厚,晾衣竿上的霜就像雪一样堆着。但中午跟山外差不多,沐浴着暖暖的冬阳,满目青山,流水潺潺,空气新鲜,水泥路像蛛网一样密布,不时有人赶来送礼和就餐,主要是骑摩托车,也有几部小汽车,在爆竹声中,氤氲着乡音和乡情。
我们吃过中午的酒席,就准备到璪都镇家发家去,这样第三天就可以早点赶到县城,从而搭到九点钟左右靖安开往九江的班车。靖安与九江之间只有一部客车在运行,上午靖安发车,下午九江返回。主人留我们再住一晚,三兄弟都来给我们送行。特别是老大陈声龙,可能中午喝多了一点,情绪比较激动,话比较多,紧紧拉着我的手,倾诉着亲情的珍贵,强调我们之间血浓于水,一脉相通,你们有什么事情,一定要告诉我们。我们兄弟三人,在村里不比别人搞得差。村子里的事,没有我们三个人同意,就办不成。在说这些话时,他的老婆不时拉扯他的袖子或肘子,要他不要多说。我说,前年你老大做新屋,我们没有来,很对不起。其实老大老二都不是对我们有什么不满,而是对另一家在邻县的亲戚似有不满,他们的血缘关系更亲一层。这边打了电话去了,但是那边没有来人。有可能是不愿意和老家的亲人来往了。这不是不可能的,何况上一代(那边的哥嫂)都离世了。大概身居乡村的人因某种不对称(尽管广大农村已经告别了贫困)而对此更为敏感吧?所以老大今天的激动,是有感而发的。以前我们每一次到黄埔那边做客,一般都会弯到茶子山来看两个哥哥。我们每到靖安来,父亲过继的黄埔和出生的茶子山,我们都要顾到。这个意思我也说了。我还说,以前很多年我们没有联系,那主要是时代造成的。老三陈明是在厦门开出租车的,他的新房与老二的做在一起,但没有装修,计划明年下半年,大概也是这个时候,乔迁之喜,也要办酒(星子县叫“过屋”)。我们说,明年这个时候我们再来。老三说,过几天,他开的出租车,由他的表弟开回来,到那时,他们兄弟仨一起开车到星子来看我们。他们的意思,他们兄弟一次也没来过星子,而我们多次来茶子山,似乎有一点愧疚吧。老大还在不断唠叨,他的话,特别是一些关键的意思,重复了多次。他们兄弟三人,每人拿了一百元,给我们外孙。也是说给“赛人”。其实,大嫂前一天已经拿了一百二十元(在我们给的基础上加了二十元)。这也是出乎我们预料的。我们以为老嫂子拿了就足够了。我还对三个侄子说,家熏叔没有儿子,有什么事,你们兄弟,该帮忙的还是要上前。他们说这没问题,今天下午我们都要去家熏叔家帮忙杀猪。看老大一直很激动,我主动和他拥抱了一下。虽然我是在都昌长大的,但这种亲情,我在都昌,是感受不到的。特别是像我这样的“既无伯叔,终鲜兄弟”的家庭结构,又长期在异乡工作,更是感到温暖。
“你们有什么事情,一定要告诉我们。”这句话是他们千言万语的主题所在。他是用普通话说这番话的。“事情”的字眼,他咬得比较重。究竟什么是他们所说的“事情”?我想,这不只是一种对等,也不限于红白喜事要通知他们,而且包含了更多含义,有更多的分量。比如遭遇意外灾祸,外人的欺负,子孙的忤逆,甚至包括现在似应远去的“政治的迫害”,等等,他们都不会袖手旁观。
回星子的时候,我们一个包变成了四个包,沉沉的,盛满了各种土产,干笋,年糕,板栗……,也盛满了亲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