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尚庐山(原星子网)

查看: 2566|回复: 1
收起左侧

满城灯火读书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20 10:5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西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
 楼主| 发表于 2014-8-20 10:56:5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醉石原创,转载注明 

        庐山南麓的星子古城依山襟湖。背靠庐山,三面环水,风景怡人。自北宋起就是南康军府的郡城(即现在的市区),古郡城并不大,仅百余户,几千人,面积也仅一平方公里。“城中咫尺云横栈,独立前山望後山。”整个古城被东西两座对峙但不高的山(前山、后山)所围绕,犹似两条长龙向南奔向鄱阳湖,龙头正对“一郡印星,两学文星”的落星墩,很有双龙戏珠之象。落星墩旁有鼍(音tuó,指扬子鳄,俗称猪婆龙)河洲,枯水季节裸露出水面,为椭圆形。《正德南康府志》载:鼍河洲在城南十里,旧有民谚“鼍河洲圆,南康出状元”,寄托了“理学名邦”的邑人千百年来的殷切期望。
 
濂溪紫阳百世师,名郡昔曾劳一麾。风流文雅今安在,惟有鄱阳湖上祠。
祠前湖水涵春绿,祠后青山削苍玉。光风霁月旧仪形,泰山乔岳遗清淑。
浮云卷尽普烟青,犹似皂盖临专城。记得扁舟祠下泊,满城灯火读书声。
——[明] 罗汝敬 《二贤祠》
 
明初,一个春日的下午,江西吉水人罗汝敬舟行鄱阳湖归家途中,过星子城下。眼前湖水清澈泛着春绿,远处青山如仓玉,青烟浮云缭绕于半山间,犹如华盖,立于星子古城后。如此水墨般的山水,没能让罗汝敬驻足欣赏,他调转船头,由南门驶入冰玉涧,他要赶去城中拜祭曾在此为官的两位圣贤。涧中潺潺而流着一汪春水,迎面而来鳞次栉比的粉墙黛瓦,古朴的小楼花窗,玲珑的小石桥,这些已经足够迷人,而涧两岸青青,一片片菜畦,由碧绿转深绿,次第分明,挑担荷锄的人们劳作其间。小桥边,古井旁,浣衣、淘米、担水者往来匆匆,不远处时有袅袅炊烟从粉墙黛瓦中升起,田园气息扑面而来。画面转瞬间就由山水切换为田园,这在其他古城是感受不到的,罗汝敬依然无暇顾及,继续前行。
过五座古桥后,船终于来到了郡城中心,在坊有“光风霁月”仪门下登岸。过仪门便是学府,学府紧连着南康府署衙,祀奉周敦颐和朱熹的二贤祠就学府旁。“记得扁舟祠下泊,满城灯火读书声。”当罗汝敬来到二贤祠时,已是华灯初上。劳作一天的郡人并没有休息,而是继续挑灯夜读,到处响起朗朗的读书声。
“南康之为郡也,蕞尔湖山之间,及百年周子、朱子为之守,其化民之速,入人之深,岂他郡之所可以哉?”[1] 正是因为周敦颐和朱熹两位圣贤在此功德垂范,镜照身后效尤,南康郡呈现出了一派兴旺强盛的读书求学之风。在宋朝曾经名极一时。在两位圣贤的励民尚士,以为表率的教化下,开启了一个文化的繁荣昌盛时期,并得以在后来的一千多年里,还能够保持了下来,仅宋朝三百年间,南康军共出进士二百八十三人(醉注:北宋57,南宋226,出自《光绪江西通志·选举表》),古南康也成为真儒过化的典范。
 
南宋淳熙六年(1179)三月,南康军新来了一位领导朱熹。他到任之初“考按图经,询究民间疾苦”,仅用了半个月,就贴出《知南康榜文》广而告之,宣布了“宽民力、敦风俗、砥士风”三条施政纲领。其核心就是“宣明教化,宽恤民力。”也就是告诉大家,他这位市委书记兼市长,要从社会教化和改善民生两件事做起。请父老乡亲官吏士贤支持他的工作。朱熹要在此做实施一项宏伟工程,一张榜文,居然是这项宏伟工程的宣言!
“本军。土瘠民稀,役烦税重,以至“民力日困,无复安土乐生之心。”[2] 宽恤民力的关键就是省赋,朱熹决定先从星子入手治理。他先后六次上书给朝廷,请求减免星子县的税钱,结果都遭到了反对。之后,朱熹又上书请减三县木炭钱,结果福建漕司又出面反对,气得朱熹写信大骂一顿。接着朱熹又谋求减免百姓当年的秋粮缴纳,也没有成功。刚刚出山就遭如此挫折,朱熹感到无可奈何,只能空留“天下国家之大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实在省赋。恤民之本,则又在夫人君正其心术,以立纪纲而已矣。”[3]之感慨。
于是,朱熹转而将实行他的宣明教化,这是他学者官员的优势。可是南康军在朱熹眼里却是“民俗号称醇厚,庭少诤讼,狱少係囚。”[4]这么一个民俗淳朴的地方,朱熹却还要将“宣明教化”做为头等大事。大声呼吁“请士民乡邻父老、岁时集会,教戒子弟。”以成风俗之美,不愧古人。这真有点让人感到不解。
其实,朱熹此次出山之前已经做过一回官了,在他24岁那年,曾做了三年同安县(今福建厦门)主簿。之后,回乡清闲专致地做起他的学问达23年之久。朱熹时期,社会正统思想沿用孔孟儒家的仁义道德理念未曾改变,但当时佛、老盛行,要面临这两家的挑战。朱熹于是承续前贤之道统,深入探讨心性义理,以宇宙论与心性论为基础,融合诸家之精华。将忠孝节义等提高到“天理的”高度,弥补了孔孟儒学对宇宙、自然的思考不足,将儒学由原来比较狭隘的道德领域进入社会政治层面。通过整合和完善,重新构建了中国主体哲学的思辨体系,形成了新儒学——理学。希望通过理学能“正君心,再正民心,从改造心性入手,重振国家。”开创和谐有序的社会,实现治国平天下。(醉注:在尖锐的民族矛盾面前,理学家的慢功夫没来得及发挥作用,元兵已踏入国门。)
朱熹在学术上的成就,使朝廷感到为难,若不任用,会招弃贤之嫌;如加任用,又恐其“干扰”朝政。经过一番权衡,决定差遣他远知偏僻之地南康军。朱熹上任南康,与其说是六次请辞不获批准,更是隐藏着他的一个巨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有朱熹特色的”理学,能成为统治阶级治国治民的正统思想。像孔子那样,获得更为震撼性的社会效益。南康军正是他实现这项宏伟工程的大舞台。
朱熹认为,世风日坏的原因,是缺少道德精神支柱。取士不以品行名节为标准,任由权谋利欲泛滥,才使风气衰坏。所以,他刚一到任,就开始他的道德重塑。先是到处寻访先贤遗址,树立榜样。朱熹深知,高深的理学让认知不高的底层民众难以摸索出门道,而千百年来口口相传的本地先贤事迹,能更快速直接地为大家树立一个个顶礼膜拜的偶像。
朱熹树立的第一个偶像就是周敦颐,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熙宁四年(1071)知南康军。他在南康军兴学善俗,民从其化,士宗其学。尝以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自喻,有名篇《爱莲说》等传世。
周敦颐为理学的开山大师,朱熹的理学便是继承于他。怀着对先师敬仰之情,朱熹遍访濂溪先生当年在南康郡的遗迹。他认为“南康尝为先生所领之地,祠像久焉未设,诚缺典也。”[5]这里曾经有过这么有名的人,现在却被世人遗忘了,真不应该啊。朱熹赋予了极大的同情,命南康军学教授杨元范在军学东侧新“立得濂溪祠堂,并以二程先生配食。”[6]接着又修缮先生的旧居,还从周敦颐的曾孙周直卿那里得到了《爱莲说》墨本(拓片)。于是,就题“爱莲”匾额于郡署东侧临水处的东园小堂,并刻《爱莲说》碑置内。还得到了一块弃之于田间,已有断裂但尤能辨认的《拙赋》碑刻。“乃辟江东道院之西室,榜以拙斋,而刻置焉。”[7]完成这些遗迹重建后,朱熹亲自把白鹿洞书院的生徒带来拜谒濂溪祠“我率诸生拜祠下,要令今古播清芬。”
朱熹树立的第二个偶像便是徐师回,徐师回,字望圣,元丰间知南康军,性耿直。因官厅东边有八棵杉树“凛然高耸、直节不屈。”故在树旁造了一个“直节堂”。苏辙过南康曾为之作《南康直节堂记》。
朱熹来郡后“问堂所在则既无有,而杉也不存。”[8]却发现所谓的直节堂以及那些杉树,早已无踪影。苏辙记文的石刻倒是找到了一块,但据说不是原刻,且被丢弃在别处。于是,朱熹去访问了很多老人,想知道直节堂的故址在哪里,却也一无所获。没有办法,朱熹只好把官厅西面的一个被废弃的旧堂,重新命名为直节堂,而把那块不知何人摹刻的苏辙记文搬来,嵌在这新的直节堂的墙壁中。照他的本意,还想再种些杉树,来重现前贤的遗迹,可惜的是朱熹在此任职时间太短,还没来得及做成。
朱熹觉得仅有二个偶像还不够,于是在城中遍寻访本郡的古今名士,以为表率。“得拜刘李二公之像于学,得陶公栗里故居于郡境。”并且又寻访得知“秘丞刘公盖尝禄于管库,而忠肃陈公又尝辱为迁民。”[9]东晋征士陶渊明是本地名士,忠义勤奋。北宋名士刘涣和李常两人“壮节高风”,郡学曾立两人画像祭祀。刘涣之子刘恕尝在本军任官、右谏官陈瓘被贬寓居本军。朱熹于是将五位前贤列在一起,建成五贤祠,并作《奉安五贤祠文》。彰显他们“大节清名。危言直道”,引导士子积极向上。
 
五贤祠在府学东,朱子知军时访古今名士居是邦者,得陶潜、刘涣、涣子恕、陈瓘、李常辈建祠祀之。
                                                           ——[明] 《正德南康志》卷七 建置
 
曾任彭泽县令的晋靖节徵士陶渊明,在晋义熙元年(405)归隐故里,朱熹赞其“隐遁高风,可激贪懦。忠义大节,足厚彝伦。”他四处寻访,在郡城西南三十里处寻得渊明故里栗里,并修建归去来馆纪念。他还请奏朝廷为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加爵封号,建庙祭祀。
曾任颍上县令的刘凝之,在北宋皇佑元年(1049)弃官,归隐于南康郡城冰玉涧。是本地继陶渊明之后的著名隐士。朱熹很崇敬这位先贤的人格。他拜访县城耆老俊彦,得知刘凝之的墓于城西荒茅废圃之间。他修复了此墓,在墓旁建造了“壮节亭”,亲自撰写了《告屯田刘居士墓文》,并禁止在附近砍柴放牧。
刘涣隐居星子后,他的洁廉家风一脉相承,儿子刘恕、刘恪,孙子羲仲、和仲都是洁廉不挠,冰清而玉刚之士。冰玉涧刘氏一门三代清名高节的品德激扬了读书人的气节,为大家树立了激懦而律贪的典范。
曾任右谏官的陈瓘是一位铁面谏官,因“坐论蔡京父子,谪居南康。往来山之南北,吟赏讽咏,宠辱俱忘,自号了翁。”[10]陈瓘曾有墨贴为随缘居士黄荣、尤褒得之。朱熹在获取其摹本后马上将其刻置于白鹿洞书院。
陈瓘(1057—1122),字莹中,号了翁,又号了斋。南剑州沙县人(今福建沙县)。北宋元丰二年(1079),中进士甲科第三名(探花)。元丰至元符,历宦内外官。元符三年(1100),徽宗即位,召为左正言,擢右司谏。后因长子正汇告蔡京有谋反状而牵累,政和七年(1118),移居南康军。居于城中后山。
 
这些前贤对后世的影响,不需多说,《桃花源记》《爱莲说》等千古名篇传世足以说明。但是朱熹明白,光是在《知南康军榜》及《又牒》上列举前贤的名字,是不能深刻地灌输在社会的记忆之中的。他采取各种方法,将南康一带历史上的名宦贤士,孝子节妇。尽可能地或建祠立坊祀之,或题额撰文记之。把他树立为南康本郡的道德典范,希望通过这些尚贤励士的举措来挽救日下的世风。
且将闲情寄山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本站法律顾问:易胜华律师|手机版|小黑屋| 尚庐山(原星子网)

备案报警 赣公网安备 36042702000120号

备案报警

Powered by Discuz! X3.4( 赣ICP备16012230号-1 )

公司名称: 庐山市尚庐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 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南康镇天湖壹号5号楼C-201至C-206店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