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尚庐山(原星子网)

查看: 4993|回复: 7
收起左侧

《南康府志》点校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5 12:5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西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陈林森 于 2016-8-5 18:01 编辑

《南康府志》点校记

陈林森


2011年,我接受星子县政协文史委交给我的任务,参与点校《南康府志》(同治版)。此书原为清同治十一年(1872)刻本,盛元等纂修。点校本现已由江西高校出版社正式出版。凡二十四卷,84万字,定价128元。 psb.jpg
宋置南康军,元升南康路,明清设南康府,治所都在星子县城(今庐山市政府驻地),清代南康府辖星子、都昌、建昌(今永修县)、安义(今属南昌市)4县。据了解,同治版《星子县志》上世纪80年代末有徐新杰点校本出版,但《南康府志》点校本阙如。我们依据的是台湾成文出版社《南康府志》(同治版)影印本的电子版(据说江苏古籍出版社曾出版影印本的纸质版),故不仅要断句标点和字句修正,还要克服字迹模糊不清的困难。标点古籍,虽非原创性劳动,但也绝非雕虫小技,非有深厚功力不成。断句、标点是基本的工作,还有大量的繁体、异体字的辨析,在工作中会牵涉不少古代文史知识、文体知识、古汉语知识,一些特别古雅艰深的骈体文和不常见的专门概念,阅读起来也有不少障碍。对于原文中的错讹进行订正是难度更大的工作。不但要根据自己的分析思辨,还要依据别的版本。如无根据,只能存疑。当然主要工作是“点”,一般不涉及不同版本的校勘,但也有参校本,如不同时期的《南康府志》和原属南康府各县的县志、庐山志等,这些资料可以说是“囊橐萧然”。更要命的是学力浅薄,孤陋寡闻,本来应由高等院校、研究院所中的古典文学尤其是古文献方面的专家担当的工作,由我们来做,可以说是班门弄斧,自不量力。而且工作量巨大,篇幅浩繁,有时一个字词,一处句读,一条典故,都要再三思忖,反复查询,要动用长期的知识积累,还要殚精竭虑。其中的难度和艰辛,不亲执其役,是不能体会的。再加资料匮乏,虽有互联网,也非万能。当然这可以看作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想只能尽力而为,尽量不犯“低级错误”,尽量在断句上不出现大的舛误,至于“校”的方面(漏字、衍字、错字等处理)则尽量审慎而为,不轻易作出判断。为此,点校工作反复多次,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规律。
chenlinsen12818536742.jpg
卷十六人物志宋代江万里条,节自宋史,有600多字,初校认定有3个错字,经过仔细推敲,皆非误镌。①理宗在潜邸,尝书其姓名。几研[年]间,以舍选出身,历池州教授……②贾似道为京湖宣抚大使,以万里带[代]行宝章阁待制,为参谋官。③赠太傅益(谥)国公,加赠太师,谥文忠。以上三处,③一看便知,因下文有“谥文忠”,可知“益国公”非谥号。①涉及断句。从错别字的规律看,“研”与“年”,既不同音,亦非形似,不大可能误年为研。另,古书中不大会出现“几年间”的现代口语说法。查《宋史•江万里传》,“几研间”当上属,为“尝书其姓名几研间”。“几研”犹“几砚”,即几案与砚台。研,古同“砚”,砚台。《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安能久事笔研间乎?”最难辨的是“带行”,按今天的说法,说“代行(某职务)”似更通,但焉知古代没有“带行”的说法?我特意打电话给老同学江帆。江先生是复旦出身,文史专家,都昌人,江万里的后裔。他告我,“带行”非误,为“带官兼职”,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代行”。所以,江万里传中的这三个“错字”,一个都不成立。衍字的判定同样要谨慎。如人物志(明)郭钺条,有“辩冤抑”语,初以“抑”为衍字,其实“辩冤抑”的说法古已有之,“冤抑”就是冤枉、冤屈。
对异体字和繁体字的处理,我们的原则是,在一般情况下,凡异体均改为正体,繁体都改为简体。这是因为出版点校本,目的是为了今人阅读方便,便于今人更好地了解和研究庐山和原南康府所辖各县地理、人文等历史情况,使这些资料能更好地为星子县及周边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服务。如果一切保持原貌,那就用不着浪费人力、财力出版点校本,只要将原始的影印本重印一下就是了。特殊的情况主要是指人名、地名,有时得保留异体字。例如文学史上的赵孟頫(唐),王禹偁(宋),就保留异体字。一般的异体字,我们都改成了正体字。如:邱墓-丘墓,烹而啗之-烹而啖之,尅期-克期,节槩-节概,有媿于-有愧于。
psb (1).jpg

校点古籍需要各种工具书,除了大型古汉语辞典以外(如《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辞源》),还要一定的文史辞典,如《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官制大辞典》等等,但我手头很不全。按理我是没有条件参加点校工作的,好在现在有了互联网,相当一部分问题能直接或间接地到网络上找到答案。凡是带有专业性质的工作都需要工具书,何况校点这样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我虽然殚精竭虑,但一定仍有一些问题会有失误,非不为也,是不能也。
有的问题是可以不借助于工具书而只要动动脑筋就可以解决的,这是最好的事情。
例如人物志国朝周倬条:周倬建昌诸生族有以贫鬻妻者倬力助之得完聚火及倬居父柩在堂倬哀号吁救乃返风获免人以为孝感焉。凡44字,内容简单,初校将“火”字上属,“得完聚火”显然不通,稍加思考,知其中包含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说周倬帮助一个穷人,以免其卖妻,使他一家能团聚。“完聚”是指一家人由离散后重新团聚,再加一“火”字就不通。“火”是第二个故事的首字。是说有一次起火,延烧到了周倬的居室,恰好周倬父亲死后的灵柩放在厅堂,周倬大声呼救,风势竟然改变了方向,父柩得以保全,乡人以为是他的孝心感动所致。重新标点如下:“周倬,建昌诸生。族有以贫鬻妻者,倬力助之,得完聚。火及倬居,父柩在堂,倬哀号吁救,乃返风,获免。人以为孝感焉。”初校所以误断,就客观原因来说,是两故事之间没有过渡性词语,如“一日”之类,因而没有弄懂第二个故事。
干鲁条有:少失怙事继母无闲言抚教二弟成立及析箸推己产益之。初校点为:少失怙事,继母无闲言,抚教二弟成立,及析箸推己产益之。“失怙”“失恃”是古文常用语,指死了父亲或母亲。洪深《歌女红牡丹》:“红牡丹幼年失怙,事母尽孝。”“事”应下属,事继母是说侍候继母。但这里有个问题,“失怙”既是死了父亲,就无所谓继母,这里当是原文有错,“失怙”乃“失恃”之误。当为:少失怙[恃],事继母,无闲言。是说干鲁小时候死了母亲,侍奉继母,私下里没有不满的话。“析箸”谓分家,是说干鲁在分家时,将本来分给自己的产业拿出来,加给两个弟弟。“箸”后应断开。
余靖献条开头说:余靖献,名万里,以字行。初校以为“以字行”语序有误,当为“字以行”。这似乎有道理,这个人名万里,字以行。但实际上“靖献”就是他的字,“以字行”等于“以字行于世”,是说人们称呼他的时候多用他的字,而不用他的名。“行”即流传的意思。“以字行”是古代人物传记中的常用语。如果说这个人的名万里,字以行,那“靖献”是他的什么?

方志的点校比文集、史书的点校都要难,因为一般文集、史书写作风格比较一致,内容和材料前后有些照应,偏重于叙事,内容本身有一定的情节,有利于解读,方志则包罗万象,既有骈赋那样的特别追求形式、堆砌典故、嗜好难字僻字的文学作品,又有特别讲究格式,有很多专门用语的公文,而有情节的文章很少,并且普通文人似乎特别喜欢卖弄文采,特别喜欢掉书袋,太多生僻的成语典故,增加了点校的难度。当然最主要的是点校者学养不足,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也。
《中华读书报》曾刊登张文江先生文,批评李瑞清《清道人遗集》的点校本存在的问题,其中一例是:“常昼不举火。同年,僚友及诸门弟子渐有知者,不时佽给。”同年,指同榜考中的士子。僚友,指在一起作官的人,“同年僚友”与如今常说的“同学同事”有些相似,指一班朋友。点校者竟以为“同年”是指时间而用逗号断开。这就是学养不足造成的。
最近点校的是《南康府志》卷二十一,收录的是各种公文。遇到的问题有:偏僻字词,少见的成语典故,复杂的句式结构和句间关系,不熟悉的文史知识、公文术语、谦敬用语等。
《白鹿书院廖司理去思碑》有“尽古循吏名臣之流亚”句,初校将“流”与“亚”断开,是未谙“流亚”一词。据《辞源》,流亚指同一类的人物。同一文有:“余不佞,得僭董狐之役,与有幸焉。”初校完全没有断开。可能是不了解“不佞”是古代的谦敬用语,是讲自己没有才能。“得僭董狐之役”也是谦虚的说法。董狐是古代有名的史官,开创了我国史学秉笔直书的传统,作者是说自己能做董狐那样的事情,是一件幸运的事。“僭”本是贬义词,超越本分,在这里是表示自谦。
有些字词非常生僻,如伦品卓《截留漕粮请令部解官起运详文》结尾有个长句:“某职司漕事安敢目击不言有负高厚痌瘝至意俯冀垂慈电照准开浩荡宏恩则穷郡之孑遗可望再生而泽国之输将亦可恒足矣”。这里最难的词是“痌瘝”(tōng guān),读书有限,查资料方知,此处使用了一个罕见成语“痌瘝在抱”(意为关怀人民的疾苦),用在这里是颂扬皇恩。其次,“电照”是公文用语,同时是一个敬辞,意为“明察”。“孑遗”倒不生僻,指的是大灾难之后的幸存者。但录入时把“孑遗”打成了“子遗”,断句也有几处问题。现标点如下:某职司漕事,安敢目击不言,有负高厚痌瘝至意?俯冀垂慈电照,准开浩荡宏恩,则穷郡之孑遗可望再生,而泽国之输将亦可恒足矣。(我主管漕运之事,怎么能不把自己亲眼目睹灾民的苦情报告朝廷,辜负了朝廷对老百姓的关怀厚爱?恳请皇上慈悲,明察秋毫,宏恩浩荡,则穷地方的灾后幸存者可望获得再生,水乡泽国的应缴赋税也能长期有保障了。)
有的地方的句读牵涉到文史知识,不是单纯语法问题。黄庭坚《海昏题名记》开头,初校者标点为:“元祐八年春正月甲辰,韩城元聿、建安胡绩浚仪、李安行、豫章黄某,会于海昏县斋,观智显寺林中所得颜家垄断碑,清劲秀发。”这里四个人的称谓应当使用相同结构,如“韩城元聿”是籍贯+姓名,其他人也应这样。但“建安胡绩浚仪”却像是籍贯+姓名+字号,古人行文不可能这样随意。既然“韩城”“建安”“豫章”均为地名,那么“浚仪”猜想也是地名。一查果然:浚仪,古县名,在河南省。故“浚仪”应下属,作为李安行的籍贯,四个人的称谓方式就统一起来了。
因文史知识的空白,校点工作难免出现失误,但一经发现,立即纠正。卷十八黄龙俊条:乾隆甲戌,流瓒成进士,官知县,迎叔就养。龙俊不往,家食终身。(因不知“家食”含义,我将它改为“家贫”。后阅知,家食是指不食公家俸禄。黄龙俊的侄子(黄)流瓒当了知县,要接叔叔去供养,他不去,始终赋闲在家。)
断句和标点在语法和文史知识以外,还要注意修辞、逻辑。清朝文德翼《文会堂碑记》:“白鹿为李山人隐处,南唐建为太学,二公(按指周敦颐、朱熹)又廓而光大之,故东南之学道者,以二公为归比以南康为阙里。”画线的句子应如何标点:A以二公为归,比以南康为阙里。B以二公为归比,以南康为阙里。我取B,考虑的是古人行文的习惯,喜欢整齐的句式,上下文关系很密切,叙述角度一致的,一般都会采用相同的句式,整齐的结构。
在句式上有时又会有特殊的情况,一味追求整齐也会出错。如:“建楼三楹,堂三楹,门三辅,以号房若干。”这句话仅从三个排比句的结构来看,似乎没问题,但“辅”能作量词吗?“以号房若干”这个句子完整吗?这样看来,“辅”下属为好:“建楼三楹,堂三楹,门三,辅以号房若干。”这样,“辅以号房若干”这句话结构也完整了,有了谓语。“辅”不能作量词,它只能下属,从整体着眼,也就顾不上数量词不协调的问题了。

断句时一个词语当上属还是下属,有时要费点踌躇。《轶事》一节有一句:
吴猛以二龙负舟一宿至宫亭湖。
此句初断为:吴猛以二龙负舟一宿,至宫亭湖。
这样断似乎讲得通,吴猛用两条龙驮着船足足一个晚上,到了宫亭湖。那么它要表达什么意思呢?不清楚。所谓龙者,当然是传说了,但这句话主要是强调什么呢?好像是说二龙负舟的目的是到宫亭湖,那不用龙难道就到不了宫亭湖吗?仔细想,把“一宿”下属,断为:吴猛以二龙负舟,一宿至宫亭湖。这就明确了。后一分句承上一分句而来,强调船行之快,这样两句话的逻辑联系就清楚了。如果不用二龙负舟,吴猛一个晚上就到不了宫亭湖;现在他用二龙负舟,一个晚上就到得了宫亭湖。这就有点故事性了。
句首时间状语,若另起主语,则断开,若直接连接谓语,结构较简单(一般为动宾结构),则不断开。如:“明正德七年,提学李梦阳置田备祭祀。”时间状语之后,才出现主语,状语后用逗号断开。“元祐间,尝读书白云庵。”谓语比较复杂,既有状语,又有补语,状语后也断开。“元帝时为广州刺史。”此句谓语比较简单,就是一个动宾结构,时间状语后不断开为好。
主语直接加表语的判断句,为避免误读,一般在主语后用逗号断开。如:“公,广丰人。”


                                                                                    和声以鸣盛
第二十卷“艺文”的短序有一句,初点为:“我朝稽古右文,承明著作之才,和声以鸣,盛歌风肄雅之士,振藻而扬葩。”这样点断觉得不顺。短序只有一百来字,有骈偶倾向,如开头云:“风水涣而成文,雷电合而成章。”所引之句似为骈俪句式,当点为:“我朝稽古右文,承明著作之才,和声以鸣盛,歌风肄雅之士,振藻而扬葩。”(后四句两两对偶)这里关键是在传统文化中有没有“和声(以)鸣盛”的说法。
在北大语料库(古代汉语)查得三个例子:
①清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四十一回:“知远以邺都告平,入庙告祖,所有订定乐舞,概令举行,真个是和声鸣盛,肃祀明禋。”
②清昂孙《网庐漫墨》:“吾乡有杨三者,世家子也。从幼不喜读,过邻家书房,必从而非笑之,谓其他人曰:‘此呜呜者得无和声鸣盛乎?然而国家从此已矣。’”
③清法式善《陶庐杂录》:“闻近又有所增,将来勒为全书,彬彬乎足以和声鸣盛矣。”
进一步得知,“和声鸣盛”是一个固定短语,常用于正面颂扬,如题写在匾额上,或作为对联的横批。进一步研究可知,“和声鸣盛”是封建统治者提倡的一种文化观念和文化理想,在强调皇权至高无上的前提下,组织大量应制诗文等来表达符合最高统治者旨意的“盛世元音”,简单说就是用千篇一律的文学艺术作品来歌颂封建盛世,与今天提倡弘扬主旋律、宣传正能量、大唱红歌等有点相仿。
与“和声(以)鸣盛”对仗的是“振藻(而)扬葩”,后者是成语,词典解释是形容文章写得华丽多采。反过来说明“和声鸣盛”也是个固定短语,或者是准成语。
上引“艺文”短序中的句子大致可以译为:“我大清王朝考察古代治国经验,必须崇尚文治、德治,应当发挥文人的才艺,用一片和谐之声来歌颂太平盛世,勉励读书求学的士子,写出更多华丽多采的文章。”
                                                                                 朱熹的荒政思想
朱熹《辞免直秘阁状》是一篇应用文体,文中有一句云:“至于劝谕富民,发廪粜济,亦是圣朝不爱官爵以救民命,颁下赏格极于醲厚,以故富民观感视效,始肯竭其囷仓累岁之积以应公上,一旦之须亦非官吏之力所能及也。”这里断句有误,当改为:
至于劝谕富民,发廪粜济,亦是圣朝不爱官爵以救民命,颁下赏格极于醲厚,以故富民观感视效,始肯竭其囷仓累岁之积,以应公上一旦之须,亦非官吏之力所能及也。
这段话反映了朱熹的荒政思想,其中一条就是救灾不仅要依靠政府官员,还要依靠当地富民,让他们拿出自己多年积累的粮食,交给政府,以低价卖给灾民,以救民命,同时政府承诺,对表现好的富民予以嘉奖,并授予官职。这段话的主要内容,就是建议政府不要吝惜官爵,采用授予官职的方式鼓励富民参与赈灾,使他们竭其囷仓累岁之积,以响应官府救灾的急需,在这方面,是官吏之力所不能及的。“以应公上一旦之须”语法上是一个动宾结构,不应从中断开。


影印件字迹模糊是个头疼的问题(我们依据的是电子版),但有的可以凭逻辑分析来推断,尽量减少缺字号的使用。如“康熙甲寅,闽逆寇县两鄙”,从逻辑上说,应是“西鄙”而不是“两鄙”。外来的敌军不大可能同时从两个相反的方向进犯,特别是在古代交通落后的情况下。“京陛感召有方,苗民实服”,从逻辑上说,应是“宾服”而不是“实服”,后者讲不通,宾服类似于臣服,“宾”“臣”均为名词作状语。
杂类祥异万历十四年:建昌有巨蛇,一角六足,如鸡距,不噬人。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要问,是说什么如鸡距(雄鸡的后爪),只能是蛇的六足,而不是整个的蛇,也不是一角和六足(都像鸡距),故应断为:一角,六足如鸡距。
人物(三)熊应璜条:著有《偕吕文稿》《尚书方苞序》焉。此句第二个书名号有误,应为:著有《偕吕文稿》,尚书方苞序焉。意思是:熊应璜著有《偕吕文稿》,尚书方苞为他作了序。这样,“焉”字也可落实(兼词:为他)。
人物(三)徐澜条:好学笃行,工书法,手缮文。昌孝经训蒙,又著《友悌经》,待梓。这样断,“昌孝经训蒙”不好解释,怀疑“文昌孝经”是一部书的名字,经查证,《文昌孝经》是一部宣传道教孝道观的著作,这样一来就豁然了:好学笃行,工书法,手缮《文昌孝经》训蒙,又著《友悌经》,待梓。


(一)
崔闲条:东坡过之,曰:“醉翁喜琅玡山水,沉遵以琴写其声,惜乎无辞。今玉涧道人妙于琴,故因其声而为辞以补。”石刻在郡斋。
这里有两个问题。①“沉遵”乃人名,原文为沈遵,在其他地方“沈”多通“沉”,于是按习惯改“沈”为“沉”。但此处沈遵是专名,沈是姓氏,不是通假字。②东坡引语断于“补”,则“石刻在郡斋”不成句。其实我们只要将东坡话中的前一部分上网搜索,即能找到原文,东坡所言即断于“辞”。在治学中,生疑最重要。学富五车一般人做不到,只要有疑问,就可顺藤摸瓜求得真理。如果一步步地查询,辗转求证,常会绝处逢生。
进一步了解,这段文字藏着一个美妙的故事。当年欧阳修守滁州,写了《醉翁亭记》。北宋著名琴师沈遵特意跑到滁州观光,创作了一支琴曲《醉翁操》(也称《醉翁吟》、《醉翁引》)。欧阳修很高兴,应沈的请求为该曲作了词。欧词自是大手笔,但这首词却与琴声不合,唱不出来,为知琴者所惜。三十多年后,欧阳修、沈遵相继去世,庐山崔闲(星子人,苏轼称其为玉涧道人)还惦记此事。崔闲精通琴曲,曾拜沈遵为师。他常恨此曲无词,乃谱其声,向苏东坡请教。苏轼不但诗文高妙,而且音乐造诣在欧公之上,苏沈合作,崔闲弹,东坡听,边听边谱词,不大一会就完成了新的《醉翁操》歌词。后人公认这是一首词曲珠联璧合的古琴曲。像崔闲这样的人,也是星子的骄傲。
(二)
黄灏条:(黄灏)除太府寺丞,提举常州路常平秀州。海盐民伐桑柘,毁庐屋,莩殣盈野,而州县方督促逋欠。
这里要动用我的地理知识了。这个秀州不可能是官职,而是古地名,就是现在的浙江嘉兴,海盐是嘉兴市的一个县。我在嘉兴工作过,对秀州这个地名很敏感。改断为:除太府寺丞,提举常州路常平。秀州海盐民伐桑柘,毁庐屋,莩殣盈野,而州县方督促逋欠。(常平是古代调节米价的一种平衡措施,古代常设“常平仓”,这里的“常平”为管理常平仓的官员。)
(三)
南康府志卷十三“名宦”,收录的是历任南康府及所辖四县地方官员中知名者的事迹。这些官员大部分是外地人,以浙江人为多。这可能与古代的官制有关,据说古代官员不得在离家乡三百里范围内做官。这些官员,宦海沉浮,浪迹江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远没有今天的官员滋润。他们一般不带家属,最多带一个仆人。古代官员的俸禄一般也不高,也没有今天这么多“潜规则”,还常常要把自己的薪俸拿出一部分来兴办公益事业。这一部分共收录了从宋朝到清道光、咸丰年间的官员四百人左右,每个人的传略都很简短,充满了溢美之辞,抽象的套话多,当然也有具体的描述。除了对官员政绩的歌颂以外,特别重视官员对地方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视,这可能是中国历代政府的传统。
(四)
鲁有开条:用宗道荫,知韦城县,寻知南康军,有古循吏风。代还熙宁行新法,王安石问:“江南如何?”曰:“法新行,未见其患,当在异日也。”
宗道即鲁宗道,鲁有开的父亲,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鲁有开就是今天所说的“官二代”,因父荫而得官,当然官二代也不都是坏的,这个鲁有开有古循吏风。循吏与清官有联系也有区别,清官主要是讲廉洁,循吏除了廉洁以外,还要有政绩,能做到“重农宣教,所居民富,所去民思”。鲁有开因父荫做了韦城县的知县(韦城是古地名,在河南),不久后做了南康军的知军,可能主要是因为他的工作能力。这里标点有个问题:“代还熙宁行新法”,为何在“熙宁行新法”之前要加“代还”?如果“代还”不是衍字,那就必须弄清“代还”是什么意思。不难查到,“代还”指朝臣出任外官者重新被调回朝廷任职,那么它的主语就是鲁有开,那就得单独成句,就是说当鲁有开有新的任命时回到朝廷,恰逢朝廷推行变法。熙宁是宋神宗的年号,正是王安石变法的时期。也正因为鲁有开回到了朝廷,才有可能与王安石面晤。从鲁有开回答王安石的言谈中看出,鲁是反对变法的,南康府志编者对王安石变法是持反对立场的,推而广之,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
(五)
孙天民条:建谯楼,修学宫,复学田,见侵者。
这样断句,初看并无不妥,但仔细推敲,“见侵者”是什么意思,难道也是孙天民的“政绩”吗?如果与前句合并就好讲了:复学田见侵者。就是说收复了被侵占的“学田”。(“见”表被动,“学田见侵者”为定语后置结构。)学田是古代兴办学校的一种制度设计,解决州县所办学校或书院的经费来源,学田一般是租佃出去,收取租金,作为教师薪俸、公用开支以及补助学生的费用。既然是公家的田地,就有可能被周边老百姓侵占。以上这段话所说孙天民的事迹一共是三条,而不是四条。可见断句的时候不能一味追求整齐。
(六)
顾麟趾条:有某姓为祖茔构讼,是夜两造未备,麟趾虑其将兴大狱也,卸篆后单骑诣其家,悉心开导,为弥其釁而还。
这是古代一个维稳的故事,值得今天借鉴。顾麟趾,陕西人,道光十五年为都昌知县。当时有某族姓的两家人为争祖坟地要打官司,一触即发,在顾麟趾卸任的那天晚上,两家人还没有对簿公堂,但顾担心他们要打一场大官司,或者闹成斗殴,到政府上访也说不定,对建设和谐社会不利,顾已辞去官职,只好以个人身份,只身骑马来到他们家,悉心开导,说破了嘴皮,终于使他们弥合了矛盾再返回。这个“釁”字较罕见,初校处理成疑难字,用缺字号代替。其实它是“衅”的繁体字,指“嫌隙;争端”,可把“釁”易为“衅”。


现将三校所发现的问题和改正意见中一小部分比较典型的例子选载在此,以为历史的一个痕迹。(所标页码为工作用打印本的页码,兹略去。)
1. ×页×行:“脱或有,不该有。不核,则不足以观。何以为郡志?”应为:“脱或有不该,有不核,则不足以观,何以为郡志?”(脱、或,均表假设。此为同义复用。大意为:倘或有内容不完备,材料不真实,那就不值得看,拿什么来做郡志?该[赅,完备]、核[覈,真实]均为通假字。)
2. ×页×行:“浮水一星天上下,步虚五老镜中闲。”其他版本“中闲”作“中间”。依律宜为“中间”(方位词对方位词)。有可能是将“间”的异体(閒)当成了“闲”(繁体也作“閒”,又有“閑”)。
3. ×页×行:“慨之深正,望之切耳”,应为“慨之深,正望之切耳”。(“深正”不成词。)
4. ×页×行:“然微公乌能展其大有为之万一”,“然微公”后加逗号,“乌能展其大有为之万一”后逗号应为问号。(此句为复句,大意为:然而如果没有曹公的努力,怎么能展现他们的志向的万分之一呢?)
5. ×页×行:“像其中翊,以侍卫直后。”应为“像其中,翊以侍卫直后。”按“直后”也是侍卫的意思,“翊”则是动词辅佐,即用侍卫来辅佐。“像其中翊”不通,“像其中”在古汉语中用例不少。此“像”为动词,即在中间塑像,在周围辅以侍卫(可能也指塑像)。
6. ×页×行:“旧但皆木主君,复塑像如十哲仪”,应为“旧但皆木主,君复塑像如十哲仪”(木主乃木制的神位,“君”为下句的主语)
7. ×页×行:“曰,风行水上,涣言水与风相遭必涣而为文也。”应为:曰:“风行水上,涣。”言水与风相遭,必涣而为文也。(查《易》原文:风行水上,涣。后面是对这句话的解释,故以“言”开头,意为“说的是”。)
8. ×页×行:“拔俊髦而造就乐菁莪,而长育俾之,知明诚之两进”应为:“拔俊髦而造就,乐菁莪而长育,俾之知明诚之两进”。
9. ×页×行:“有僧上谒致大全,意愿无遽归,少俟收召,乃奋然正色曰”应为“有僧上谒致大全意,愿无遽归,少俟收召。乃奋然正色曰”。“致……意”为动宾结构。(大意为:有僧来拜访,表示问候,希望他不要马上回去,稍为等些日子,让皇上召回他。冯去非却严厉地说:……)
10. ×页×行:“子三溥,奉新簿,源东山书院山长澄保昌令。”应为:“子三:溥,奉新簿;源,东山书院山长;澄,保昌令。”(是说雷起龙三个儿子都做了官,都有出息。)
11. ×页×行:“当道者以其卓行超异荐简在帝心”句,“荐”后应加逗号。(按:“简在帝心”是成语,意为被皇帝所知。)
12. ×页×行:庐山五咏 宋•苏轼(按这一组诗是府志原编者弄错了,苏轼并非写我们的庐山,而是写山东的卢山。其中第四首“三泉”也不是庐山的三叠泉。建议加一注释:
[校点者注]诗题“庐山”实为卢山。按所咏之山并非江西庐山,而是位于古密州(今山东诸城)东南三十里的卢山。资料介绍,此山原名故山,相传秦朝博士卢敖避难于此,后得道升天,后人为纪念卢敖,遂改名。苏轼曾知密州,宋神宗熙宁年间登临过卢山,《卢山五咏》乃此时所作。诗中所咏卢敖洞、饮酒台等古迹均在卢山。全诗收入《苏轼诗集》(中华书局)卷六。


2016年1月,政协文史委将出版社编辑审改过的书稿清样发给我,让我再次重审,有任何问题都提出来,包括编辑改错了的都加以指正。现将所有意见中选其小半载之。
1.序第6页•廖文英自序:建安接武洪都(改为:建、安接武洪都)(建、安指建昌、安义二县,不用顿号会误以为建安是一个地名。按第8页凡例有“都、建、安三县”之语。)
    2.卷二26页:应真陵云,以踞峰眇。忽翳景而入冥,咸豫闻其清尘,妙无得之称名也。(改为:应真陵云以踞峰,眇忽翳景而入冥。咸豫闻其清尘,妙无得之称名也。)(按赋文格式,另据其他版本。眇忽,隐约不明貌。翳景,谓遮蔽日月的光辉。“眇忽翳景”搭配恰当。)
     3.卷二张鸣善庐山诗:万松无路入,一水与天通。(编辑改为“无路人”不妥,一据对仗,入与通,动词对动词;二据多数版本)
4.卷二44页:落景转疏雨,晴云散远空。(编辑改为“落星转疏雨”反不通。落景:落日的光辉。此二句都是写自然景观,反映天气的变化[刚刚还有太阳,一会儿就下小雨了;雨下了没多久,天就晴了,云雾一下子消失一空],气象万千。并非写落星墩也。)
    5.卷二瀑布泉条:水势奔注而崖口隘东(改为:水势奔注而崖口隘束)(估计是看错了,或印错了,按“隘东”不成词,“隘束”在《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是:狭窄险隘。刘禹锡 《山南西道新修驿路记》:“馹遽之途,敧危隘束。”“东”尤其是它的繁体与“束”形近。)
    6.卷三楼俨《题归去来馆》:象山陆氏则以为有志于吾道合之,昭明颂廉懦立之论,可见南山采菊,自是春风沂水襟怀(改为:象山陆氏则以为有志于吾道,合之昭明顽廉懦立之论,可见南山采菊,自是春风沂水襟怀)(①“顽廉懦立”出自《孟子•万章下》:“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成语“顽廉懦立”意为使贪婪者变得廉洁,使懦弱者能够自立。形容志节之士对社会的感化力量之大。②“合之昭明顽廉懦立之论”意为结合昭明[此为动词,使显明]顽廉懦立之论来看。“合之”前置则多余,后句又缺动词谓语。)   
7.卷五16页:皆公与郭伦二公及四邑贤令悉心捐俸为之(改为:皆公与郭、伦二公及四邑贤令悉心捐俸为之)(郭、伦为二人,郭为前文之“郡丞郭公”,伦即伦品卓,时任南康府通判。)
    8.卷五16页:第记公所以新楼之,意俾后之记公者有以考焉(改为:第记公所以新楼之意,俾后之记公者有以考焉)(上句“意”与“记”呼应,下句“俾”为使令性动词,应置于句首。)
9.卷七6页:郡之诸公佥嘱记刻石,以垂永久。(改为:郡之诸公佥嘱记,刻石以垂永久。)(这样标点,两件事分得更清:一是写记,一是刻石。大意为:郡里的各位先生都嘱我写记,并刻在石头上以便永久保存。)
10.卷七29页:泰山之云雨,天下河海,润极千里,何忧魔事耶?(改为:泰山之云雨天下,河海润极千里,何忧魔事耶?)(云雨在此指恩泽,是说泰山的云雨能润泽天下。与下句“河海润极千里”[大江大海能滋润广阔的地区]构成对仗。如按原标点,则结构与语意都不通,泰山之云雨变得没有意义,没有着落。)
11.卷七32页:生能迥出,真名笔也。(改为:生态迥出,真名笔也!)(生态,生动的意态。“生能”不通。盖“态”之繁体“態”,与“能”易混。迥出,突出、超群。)
12.卷七32页:俟有力者出当,重付潢池。(改为:俟有力者出,当重付潢池。)(“出当”不通。又据其他版本。“重付潢池”,其他版本作“重付潢治”,重新装裱的意思。等待有实力的人出来,将对它们重新装裱。“潢池”指池塘,于义不通。)
13.卷七37页:僧隆画甚富,而《寒山拾得》画最妙(改为:僧隆画甚富,而寒山、拾得画最妙)(寒山、拾得是唐代两位高僧,非画名也。这是说僧隆的画可与寒山、拾得的画媲美,可惜没有人知道。)
14.卷九9页:昔奚而倾圮,今奚而轮奂人也。(改为:昔奚而倾圮,今奚而轮奂?人也。)(这是两个设问句,奚是疑问代词。大意为:过去为什么倾圮,现在为什么美轮美焕?是因为人的作为啊。)
15.卷九13页:以为有翼者,庙释奠妥灵,……(改为:以为有翼翼者庙,释奠妥灵,……)(此处可能少了一个“翼”字,“翼翼”,庄严雄伟貌。《诗•大雅•緜》:“缩板以载,作庙翼翼。”孔颖达疏:“作此宗庙,翼翼然而严正,言能依就准绳,墙屋方正也。”翼翼,常用来形容宫殿、庙宇、房屋。)
16.卷九14页:吾知衣冠至止,共瞻色笑之,音誉髦执经不胜乐群之愿,(改为:吾知衣冠至止,共瞻色笑之音;誉髦执经,不胜乐群之愿。)(此为对偶句,大意为:我知道地方贤达来了,人们都能看到他们的音容笑貌;英杰之士诵读经书,感受他们与朋友相处融洽的心愿。至止,出自《诗经•小雅•庭燎》:“君子至止,鸾声将将。”色笑,指和颜悦色的态度。语本《诗•鲁颂•泮水》:“载色载笑,匪怒伊教。”誉髦,出自《诗•大雅•思齐》:“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后因以“誉髦”指有名望的英杰之士。“乐群”出自《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陈澔集说:“乐群,则於朋徒无睽贰。”)
17.卷十三蔡瑛条:瑛至访之,得冬儿不死,实密使人致之,冤狱遂释。(改为:瑛至访之,得冬儿不死实,密使人致之,冤狱遂释。)(意译为:瑛到任即调查此案,获得李冬儿没死是实情,秘密派人把冬儿救出来,冤案于是澄清了。“实”若下属,会误以为“实”是人名作主语。)
18.卷十七余鹤年条:子宗以明经任本府儒学训导。(改为:子宗,以明经任本府儒学训导。)(子宗虽仅二字,但是完整的句子,他的儿子叫左宗,如何如何。)
19.卷十七熊炜条:以事忤张江陵,用驰驿例中之解职闲住。(改为:以事忤张江陵,用驰驿例中之,解职闲住。)(大意为:熊炜因事得罪了张江陵,张援用“驰驿”的禁令惩罚他,熊炜被解职闲住。中,此读四声,中伤、陷害。)
20.卷十七第13页右下:蓺兰翦棘(改为:艺兰剪棘)(“蓺”古同“艺”,意为种植;翦为剪的异体,均改为规范的简体字)
21.卷十七查辙条:淹贯天文、律吕、句股诸书,尤精歧黄业,全活甚众。(改为:淹贯天文、律吕、勾股诸书,尤精岐黄业,全活甚众。)(“句”为“勾”的古字,编辑改为“句股”不对;“岐黄”是中医术的古称,为专门概念,此处“岐”不可改为“歧”。)
22.卷十八黄河清条:由是博通群籍,为文自辟。畦町诗古,亦皆吐属不凡。(改为:由是博通群籍,为文自辟畦町,诗古亦皆吐属不凡。)(“自辟畦町”意为另辟蹊径。畦町,规矩、格式。《大清一统志》评杜濬:“诗文豪健,自辟畦町。”)
23.卷二十一11页:塔高若干尺,范铁为之外,包以石峰峭峻。铁石重,人力不可施,……(改为:塔高若干尺,范铁为之,外包以石。峰峭峻,铁石重,人力不可施,……)(断句有误。原文的意思是:塔高若干尺,铸铁建造,外面用石头包裹。山峰峻峭,铁石又重,故人力不可为……)
24.卷二十二15页:自注:南乡龟父还家(改为:南卿、龟父还家)(据其他版本。其他人均未提籍贯。南卿与龟父是二人也。按王阮字南卿。繁体字“乡”[鄉]与卿形近易混也。)
25.卷二十二29页:从此出山都不弃,满田秔稻插新秧。(改为:从此出山都不弃,满田粳稻插新秧。)(“秔”是“粳”的异体字)
26.卷二十二30页:故和造物铺张考,不费丹青点染工。(改为:故知造物铺张考,不费丹青点染工。)(查其他版本为“知”,“和”则不通)


卷二《开先瀑布》一首诗有好几个问题: b.jpg
国朝•王贻《上开先瀑布》诗
神龙辟空冥,飒沓双峡开。
青天露鳞甲,白昼行风雷。
峡偏不得逞,掉尾扬其头。
千仞忽开豁,下有布水台。
尝闻龙奋迅,三昧何雄哉。
谁能一钵盛,终古相喧豗。
夜来雷雨怒,大石为崩摧。
龙游引九子,烟雾粉徘徊。
伟哉南宫书,破壁镵崔嵬。
有语不敢吐,以俟冠古才。
①标题:“国朝•王贻《上开先瀑布》诗”,应为:“国朝•王贻上《开先瀑布》诗”。王贻上,即王士禛,清初文坛领袖。学界多称王渔洋。按《辞海》注:王士禛,清诗人。……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且“上开先瀑布”于义不通。《江西通志》卷一百四十九载此诗,题为《开先瀑布》。
②诗第5句:“峡偏不得逞”,“偏”不好理解,原文应为“偪”(“逼”的异体字),取“狭窄”义。因为峡谷狭窄不好施展龙的威力,所以它要摇头摆尾。
③诗第6句:“掉尾扬其头”,“头”字不协韵。全诗共20句,10韵,除“头”外,余九字皆押“十灰”韵,唯“头”字例外。此字当为“颏”(下巴),这就合理了,龙摇尾且高抬下巴,龙的下巴正是头的突出部位。“颏”今读kē,但古代有hái的读音。康熙字典注为“(唐韵)户来切”,音孩。《汉语大字典》亦注两音。“颏”与“头”的繁体“頭”易混。
④正文第10句“三昧何雄哉”后的句号应为感叹号。
⑤第16句“烟雾粉徘徊”应为“烟雾纷徘徊”。


0

主题

25

帖子

256

星币

小学二年级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80
发表于 2016-8-5 12:56:5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楼主| 发表于 2016-8-5 12:58:4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1345369793 发表于 2016-8-5 12:56
安义现在是属于宜春市吗?应该是南昌市.

是的,我改正。
 楼主| 发表于 2016-8-5 13: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1345369793 发表于 2016-8-5 12:56
安义现在是属于宜春市吗?应该是南昌市.

非常感谢!
发表于 2016-8-5 16:51:5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本帖最后由 少府山人 于 2016-8-5 16:54 编辑

点校方志很有意义。政协文史委查主任和陈老师必因此史册流芳。大赞!
庐山摩崖石刻的考证也是件很有意义、很有意思的事,但也需大量精力、时间和资料,这方面我还稍有所长。我着重看了一下秀峰部分的石刻考录,发现错讹、遗漏不少。其他部分也看了,因为精力问题却未能一一考正(此处非证),留有遗憾。
且将闲情寄山水
 楼主| 发表于 2016-8-5 18: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少府山人 发表于 2016-8-5 16:51
点校方志很有意义。政协文史委查主任和陈老师必因此史册流芳。大赞!
庐山摩崖石刻的考证也是件很有意义、 ...

在之方面我懂得很少,可能有不少讹误没发现。如果当时能请你在方面把关就好了。

3

主题

289

帖子

987

星币

初中三年级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1061
发表于 2016-8-5 18: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北京
利国利民,更利家乡,唯有文字流传百世。
发表于 2016-8-8 14: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陈林森 发表于 2016-8-5 18:02
在之方面我懂得很少,可能有不少讹误没发现。如果当时能请你在方面把关就好了。

不敢:$  学生是说《府志》原稿错讹遗漏不少。
且将闲情寄山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本站法律顾问:易胜华律师|手机版|小黑屋| 尚庐山(原星子网)

备案报警 赣公网安备 36042702000120号

备案报警

Powered by Discuz! X3.4( 赣ICP备16012230号-1 )

公司名称: 庐山市尚庐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 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南康镇天湖壹号5号楼C-201至C-206店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