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尚庐山(原星子网)

查看: 3036|回复: 0
收起左侧

秀峰寺的兴衰

[复制链接]

1

主题

4

帖子

54

星币

新人报到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2007-9-17 21: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秀峰是秀峰寺的简称。如今,寺庙没有了,但人们仍习惯地将此地称作秀峰。远方的游人一来,常常会问:哪一座峰叫秀峰?其实,这里没有一座名为秀峰的山峰,不过却峰峰争奇斗秀,令人目不暇接。秀峰已经成为诸峰的总称。
    秀峰离星子县城不过6公里,座落在庐山最高峰汉阳峰南的鹤鸣峰下。当年秀峰寺的规模与气势,在庐山“五大丛林”中名列前茅。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在《开先禅院记》中描述它的盛况时说:寺院建筑“穷壮极丽”,禅房佛殿可以“千人宴坐”,“虽数百人夜半过门,无不得其所求。”
    秀峰寺原名开先寺,五代十国时,由南唐中主李璟(公元916—961年)所建造。李璟未登皇位以前,因为喜爱这里风光秀丽,山水清雅,曾在此筑台读书。他当上皇帝后,便将这处自己读过书的地方施舍给了寺院,并取名为“开先寺”,意即此读书台开了先读书、后做皇帝的先声。李璟还将自己的画像和卧榻留给寺院。
    开先寺的来历既不一般,所以历代都得到修缮和扩建。宋时,朝廷又给寺院赐名开先华藏。到了元、明时期,寺院名声愈加显赫。
    开先寺倍受恩宠的鼎盛时期是清初康熙年间,寺中每隔数年就有一次盛大的庆典,其场面,其声势,震动大江南北。第一次是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巡抚宋荤重修庙宇,并刻石题记;第二次是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康熙御赐手书《般若心经》一卷,命巡抚张志栋护送至寺中。寺中曾大兴土木,为此经书造“御书楼”;第三次是同年三月,康熙又将自己临摹的米芾所书的江淹的诗《从冠军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赐给开先寺,由巡抚将诗稿送至寺中,并刻之于石,建亭保护。紧接着在四年后(公元1707年),康熙南巡,开先寺住持超渊到淮安接驾,超渊和尚气质清朗,言谈不俗,很得康熙喜欢。谈话中超渊趁机请求康熙为开先寺题字,康熙即挥笔题写了“秀峰寺”三个大字,从此开先寺便改名为秀峰寺。皇太子见状,也赠送了“洒松雪”的墨迹和赵子昂名画《法元渡海图》一幅。当时的巡抚郎廷极亲自护送至寺中。第五次是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巡抚白潢又为秀峰寺增修大殿,增置香火田……秀峰寺三十多年来,年年金碧辉煌,钟鼓动地,多少次闹嚷嚷车水马龙,花簇簇官去官来。秀峰寺一带的石刻以康熙年间为最多,也是这个缘由。
    康熙过后,秀峰寺逐渐被冷落,到了清朝末年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起义军一把火,将寺中的大殿全部焚毁,大火烧了几天几夜,从此寺庙一蹶不振。抗日战争中,寺庙又进一步遭到日军毁坏,更加破败了。
    秀峰寺的浮沉与湮没,并没有使它周围的风光减色。这里群峰滴翠,万壑泻玉,古木参天,鸟啼泉鸣。后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瀑布,右有飞珠泻银的青玉峡。这里珍贵的古代石刻甚多,随手扒开沉积的落叶便可见到宋、明时的石刻。其中以颜真卿的“大唐中兴颂”、黄庭坚的“七佛偈”、王阳明的“记功碑”最为著名。颜真卿的“大唐中兴颂”碑还有一段有趣的经历。碑文原刻在四块青石上,不知何年四块碑失踪。1970年有前部门在原秀峰寺大雄宝殿前辟蓝球场,忽然发现三块叠在一起的大青石,一看,正是失踪多年的“大唐中兴颂”。只是还有一块,却怎么也找不到。今天立在读书台的“大唐中兴颂”的颂文成了秃尾,实在是有点遗憾。
    秀峰寺佛殿的遗址上,还有一座珍贵的碑刻像,这就是元代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所立的观音大士碑刻像。此碑原在“小山门”外,刻画在整块大青石上,画像的作者是元代画家姜月镜。像高1丈3尺,宽8尺,画中的观音体态丰满,服饰华丽,端坐在莲花座上。据说这一类丰满端庄,仪态富贵的观世音像,是以唐女皇武则天为模特儿的。该画像工笔细腻,线条流畅,刀法纯熟,因作者采用中国画中传统的铁线描画法,故此像又称“铁线观音”。画像右上方有开先寺住持的题款。这幅观音大士像也有一段奇缘: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破四旧”的“红卫兵”与“造反派”们气势汹汹地冲进秀峰,第一件被毁的文物就是这幅碑刻,他们将它砸成碎片。幸喜星子县文教局一干部平素喜爱金石书画,“文革”前拓下此画,并将拓片妥善保存。1980年旅游业兴起,古迹修复,县文物站就是按照这位同志保存的拓片,重新复制了这座珍贵的碑刻观音像。
    秀峰境内,不仅风景绝佳,人文胜迹甚多,气温也很宜人。盛夏,外面暑热难当,此处却浓荫满地,山泉绕宅,一片清凉;隆冬,纵使山外朔风怒号,寒气袭人,这里却平静无风,气温比山外高好几度……所以人们流传说:“山南之美数秀峰。”
    细心的游人在欣赏秀峰石刻时会发现:康熙的“秀峰寺”碑刻与他儿子“洒松雪”碑刻相比,少了一块雕龙的盖石。碑是康熙四十七年立的,这绝不是立碑官员的疏忽(那样是会杀头的)。原来,秀峰寺碑也有一番沧桑。抗战中,日军占领江南,将“秀峰寺”碑劫走,企图运往日本。抗战胜利后,人们将“秀峰寺”碑找回来,转辗途中,丢失了那块雕龙石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本站法律顾问:易胜华律师|手机版|小黑屋| 尚庐山(原星子网)

备案报警 赣公网安备 36042702000120号

备案报警

Powered by Discuz! X3.4( 赣ICP备16012230号-1 )

公司名称: 庐山市尚庐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 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南康镇天湖壹号5号楼C-201至C-206店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