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1-10 21: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海阔天空者 发表于 2016-1-10 18:49
曹先生写的那句满纸荒唐言我读来好象是(仄仄平平平)有这样的格律吗?那四句诗是自由体诗吗?我有些不明白,尽 ...
以下内容摘要于邹晓丽的作品《红楼真味,文字的最后解决你的疑问,三平调是在近体诗中,不允许存在,而在古体诗中没有这个限制,曹先生这一首诗是古体诗,所以三平调允许存在,摘要内容如下:
满纸荒唐言, 仄仄平平(平),
一把辛酸泪! 仄仄平平仄!
都云作者痴, 平平(仄)仄(平),
谁解其中味。” (平)仄平平仄。
这是一首至关重要的五言绝句。其思想内容的千钧重量是写出作者创作的“缘起”,所以它一定是作者呕心沥血之作。历来分析此绝句的学者,几乎全从思想人手,很少有人谈到其诗律上的特点,谈到此绝的格律在思想内容表达方面的重要作用。下面,我就从诗律人手剖析这首绝句。
第一,从总体看,这是截取五律首联、尾联而构成的五绝,所以不要求对仗。
第二,这是一首仄起并用仄声入韵的五绝。上文已述,近体诗是用平声入韵,用仄声韵很罕见(只有柳宗元的《江雪》等数首)。而曹雪芹一反常规,用了仄声韵。它直接的作用是使整首诗语调极为低沉,这就表现了一种极端压抑、不得志、苦闷、悲痛的心境。
第三,在全诗中有四个平仄不合的字:言、作、痴、谁。这正是四个在表述思想内容上的关键字。作者为什么单单在这四个字上使声调有所改变?其匠心是显而易见的:引起读者注意,从而起到强调的作用。
第四,上一联的“对句”失对,反与“出句”平仄相同。这正是突出“,一把”两个字的沉痛和千钧分量。
总之,从这首关键的五绝在格律上出神人化的运用中,我们既看到曹雪芹的创新精神,更看出他深厚的诗文造诣。
以上我们我们按照从第四到第一的顺序再分析一下:
第四点说第一联失对,这是完全正确的。还可补充:两联之间还是失粘的,即第二句和第三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不是相同的。
第三点说有四字不合平仄,我们认为是不对的,只有最后一个“谁”字,处于可平可仄的位置,未用仄声字,而是用平声字。第一句中的“言”是平声,后三字成三平调,按近体诗的平仄格律来分析是有问题,但如果这首绝句属于古绝,也是没有问题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