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尚庐山(原星子网)

查看: 2162|回复: 0
收起左侧

九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道路崎岖

[复制链接]

570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星币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9185
发表于 2010-1-4 09:5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湖南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一唱众和、文戏武唱的湖口青阳腔;外形古朴典雅、浑然天成的湖口草龙;兼具北方粗犷和南方细致的瑞昌剪纸;构图造型新颖、寓意深刻丰富的瑞昌竹编;人与自然和谐融合之美的武宁打鼓歌;古朴大方、简约写意的星子金星砚;民俗浓郁的修水全丰花灯。这7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代表了九江的文化传统和底蕴,也是民间文化的具象。自从2005年,文化部开展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工作以来,我市文化系统的工作人员足迹遍及九江山水,把这些濒临灭绝的瑰宝从被人淡忘的角落挖掘出来。而今,虽已成功申报,但是我们的脚步却不能停止,保护和发展的道路仍很艰难。

  刘春江,一个值得记住的人。正是有了他,湖口青阳腔才有了十分详实的资料、研究成果。在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开始前,他早就十年如一日奔走在搜集青阳腔资料的道路上。当时很多人都说他“傻”,把力气花在不能当饭吃的戏剧上,家人也不理解他。但刘春江明白,他所做的是对传统文明的一次拯救。因此,他不辞辛苦,自筹资金,走遍了湖北、四川、安徽、福建、浙江、江西等省份,获得青阳腔萌发、流传、发展以及对后来的京剧、徽剧、黄梅戏等剧种发展起的基础作用的研究成果。当初期市文化系统的普查人员在缺少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而难于开展工作时,能从他那里得到有关青阳腔的详细资料,无疑是令人高兴的事。文化局负责普查与申报工作的专家陶金林很佩服刘春江,说他是个难得的人。当200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开始时,除了依靠像刘春江这样的民间人士,市文化系统工作人员也只有边走边学了。全市242名工作者,一部分是从事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多年的老同志;还有一部分是音乐、舞蹈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最后是基本没有经验的年轻人,但却是未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和保护的主力军。他们上路了,但手上却没有多少钱,因为国家和省里的专项经费只有在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才会下拨。所以,当修水、永修等县的普查人员怀揣着或多或少未报销的发票就不奇怪了。

  经过前期1年多的工作,2006年,我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报京城,准备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能是第一次申报经验不足,有些项目申报存在一些技巧问题。瑞昌市文化馆馆长回忆起了这样一件事。2006年,瑞昌剪纸参加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瑞昌市文化馆准备了足够的文字、作品和艺人影像资料,本来信心满满的,最后却落选了。回来后大家一起分析,问题出在老艺人的影像资料太少了,只有一个老艺人,说明不了剪纸是处在濒临灭绝边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于是,文化馆的同志抓紧时间,补充了两三个老艺人剪纸的影像资料。2007年,瑞昌剪纸再次申报,次年获得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这为保护、发展瑞昌剪纸艺术、民俗起到了积极作用。截至2009年年底,我市已有7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45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此基础上,我市2010年又将申报九江县采茶戏和三声腔山歌、瑞昌采茶戏与山歌、武宁采茶戏、修水宁河戏、德安潘公戏以及湖口粑俗 8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届时,我市各类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还将继续增加。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的增加一方面说明了九江文化丰厚,但也同时对保护遗产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市已经获得国家批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是处于濒临灭绝的项目,其国家级传承人大都是年过半百的老人,有的甚至已是80多岁的老人。像瑞昌剪纸,真正具有传统手艺的老艺人数量正在减少,从成功申报以来,已有好几位老人走了,目前两名国家级传承人一个40多岁,一个60多岁;而湖口青阳腔唯一的国家级传承人今年已是80岁,随时可能把这项古老的传统戏剧最本质、最精华的部分带走;武宁打鼓歌的传承人也是古稀之人。而且,还有两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没有国家级传承人。不仅如此,我市还有一部分县、区未完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申报。因此,许多地方戏剧、民俗、技艺正在逐渐走向消亡,像湖口县未走进人们视野的饶河戏、高腔、木偶戏、文词等,其势已危,有的则随着民间老艺人一起消逝了。

  因此,普查、申报只是第一步,后面的保护才是对这些民间瑰宝的发掘、研究、继承和发展。其实,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地方发展是块金字招牌,我市一些县、市政府也逐步认识到这个问题,开始主动抓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工作。像湖口县年年都有青阳腔戏唱,青阳腔也走进九江学院,成为艺术生学习的地方戏种;星子把西河戏和金星砚当作本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招牌,不仅保护,还逐步开发利用,年年举办西河戏展演,百姓中也广为流传;九江县每年举办山歌比赛;武宁一年一度的农民艺术节打鼓歌擂台赛是重头戏,而且打鼓歌还走进中小学课堂,要娃娃们从小学起;共青城则连续7年举办了西河戏艺术节;瑞昌竹编已经产业化,不仅实用,而且艺术化,剪纸则开办了培训班,2010年还要建立专题博物馆,把剪纸真正保护和利用起来。

  显然,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是无法再次焕发青春,由于它们根植于民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都是独门的艺术瑰宝,有着无限的市场潜力。因此,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普查、申报后就可丢到一边,而应注重后面的研究、保护和发展。(张新红)

来源:九江新闻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本站法律顾问:易胜华律师|手机版|小黑屋| 尚庐山(原星子网)

备案报警 赣公网安备 36042702000120号

备案报警

Powered by Discuz! X3.4( 赣ICP备16012230号-1 )

公司名称: 庐山市尚庐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 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南康镇天湖壹号5号楼C-201至C-206店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