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新闻网讯(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陈沽玥/文 欧阳海员/图 李君儒/视频)5月22日下午3点,庐山市白鹿镇邱家坳村民陈超刚刚结束一中午的忙碌,坐下来喝杯茶。看着门外青葱的大山,听着小河的淙淙流淌,想着中午满屋子客人的热闹景象,陈超用力吸了一口甜润的空气,笑了。
3个月前,陈超还是在外地餐馆打工的厨子,一年到头很少回家,毕竟这个职业越是节假日越是不得闲,但今年春节期间他萌生了回家开农家乐的想法。
“春节七天里,总有人来敲我家大门,问有没有饭吃。”做厨子的陈超一听就乐了,看着每天如潮的游客,陈超觉得这个买卖可以做!
邱家坳位于秀峰景区,站在村口就能看见飞流直下的两条瀑布,一条是开先瀑布,一条是马尾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千多年前,李白望的就是这里,写的也是这里。
我们这里是个好地方,背靠香炉峰,家家用的是山泉水,出门望一望,眼睛都是舒服的。”那为什么陈超以前不在老家开农家乐,非要想不开到外面打工呢?“以前我们这里哪有人来?!”
要开农家乐,一要有好风景,二要有人气,2020年以前的邱家坳什么条件都不具备。“以前我们这里是有名的污染村,每天都是雾蒙蒙的,空气里全是石粉,喘气都不自由。”
邱家坳隶属的秀峰村花岗岩资源丰富,村里世世代代都是靠开采、加工、出售石材为业,陈超14岁就开始从事石材粗加工,他的父亲,他的爷爷也都是吃的石材饭。“我们村80%的村民都是干这个的。”
石材生产收益高,陈超14岁入行,从粗加工做到细加工,2000年初他的月收入就达到近7000元,但他却越来越不想干了。
“做石材加工,每天都是灰,每年村里体检都能发现好几个尘肺病。”得了病就返贫,多年的辛苦一朝落空,“这不就是竹篮打水吗?!”除了看不见的病,还有看得见的青山变成了“瘌痢头”,小溪变成了“牛奶河”。“这太可怕了,这个病我不想得,这个家我也不想待。”
于是陈超改行做起了厨师,十来年的时间里他去过很多城市,但就是不想回家。
情况在2016年发生改变。当年,庐山市市镇村三级联动,主动作为,永久性关停和拆除白鹿镇石材企业200余家,搬迁近20万立方米方料和8万件石雕工艺品,彻底关停矿山。
矿山关停,秀峰村人失去了生活来源。“没活儿干了啊,那个时候村里到处是人,喝酒、打牌、闲逛,无所事事。”但最让村书记邱望彬头疼的是随之而来的集体经济收入严重缩水,从以前的一年上百万一下子降到了9.5万元!
这时候陈超为自己当年英明的选择暗自庆幸,“要不是早早就改行,我现在也要失业呢!”
但慢慢的他也发现了村里的变化,空气好了,漂浮的粉尘没有了,能看见蓝天了,也能放心喘气了。下游的秀峰港清澈了,小鱼小虾回来了,村民们又开始在河边洗衣服了……他也越来越愿意回家休假。“但我心里还是觉得光环境好不行啊,要有钱赚才可以。”
2019年,邱家坳开起了动员大会。会上,村干部们向村民描绘了一幅极其秀美,又极其诱人的农业示范园图景。在这幅图景中,村里道路平坦,房屋别致,青山苍翠,绿水潺潺,村民不用外出务工,守在家门口就能大把赚钞票。台上村干部拍胸脯,台下众村民将信将疑。动员大会前后开了三次,相信的人一次比一次多,最终2020年3月,全体村民一致通过要向生态求发展,把邱家坳打造成让人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好地方。
2020年,庐山市提出“一乡一园、一乡一景”工作思路,邱家坳进行了“七改三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道路、房屋、庭院、溪流、小桥、围栏焕然一新又别致美好,在陈超眼里,从小看熟的村庄改变了模样,曾经自己想逃离的邱家坳变成了“让来自城市的游客找到诗意的远方”。
但在村干部看来这还远远不够。“这只是美起来,我们还要富起来!”村里种植数百亩金桔、黄桃、油桃,把水库改造成百亩垂钓园,利用村中老旧建筑沿溪水建成“庐山民宿第一村”,“春天赏花,夏秋摘果,日常垂钓住宿,这样一来就能建成长效机制,不断带动村民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
2021年春节,在没有做任何宣传的前提下,邱家坳涌入了游客至少20万人次。“之前我们估计2021年旅游人数可以达到120万人次以上,这7天就完成了1/6。”
好风景和好人气全都有了,陈超立刻把自家小楼改成餐厅,试营业阶段每周都是爆满,他预计很快就能收回成本了。“以前我觉得只有挖山采矿才能致富,而致富就是污染,现在我明白了,绿水青山真的就是金山银山!”
从贩卖石材到贩卖风景,从污染到环保,邱家坳人找到了绿色发展的道路,他们得到了秀美的山水,清新的空气,丰厚的收入、甜蜜的生活,他们成就了诗意的远方。源自九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