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尚庐山(原星子网)

查看: 29179|回复: 23
收起左侧

沧桑紫阳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13 10: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西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沧桑紫阳堤

景玉川
      星子城南,有两处承载厚重历史记忆的地方:一处是鄱阳湖上落星岛,一处是湖边紫阳堤。
     紫阳堤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可曾被填埋了一大半,幸存的残堤也坍塌倾颓,一片破败。
   “万里风帆水
      落星岛离岸二里许,为上天所赐,星子县名因它而来;紫阳堤则是人工修筑,历尽风雨沧桑。
  落星岛很小,面积不过1800平方米。从唐朝起,岛上就有寺院亭台,是历代名人雅士赏景吟咏之地。
  紫阳堤长约一里多,向外略呈弧形,堤面9米,二十花岗石长条砌而成。湖岸也为花岗巨石砌成,堤、岸之间有石桥相连。石桥长34米、宽4.75米、高3.4米,桥为三孔卷拱,拱洞供桥两边渔舟出入。史志上称桥两边港湾为“东、西二(泊船处)。港湾总面积约2800平方米,两端各有约20多米宽的进出口与堤外大湖相连。堤、桥、组合成一张硕大的花岗石长弓,搭箭,对着鄱阳湖的浩渺波涛。
     从我记事时起,落星岛就是一光秃秃的大石,石上什么也没有。紫阳堤却与小城人息息相关,除了船家进港泊船以避风浪,花岗石堤岸也是城里人家洗衣的好去处,每天早晨与黄昏,湖边一片“笃笃”的捣衣声。“堤岸浣衣磨渐滑,古城高处挂风球”。余福智先生这两句诗,写的就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湖边的风光。那时没有自来水,家家户户到湖边洗衣;残破的古城墙上,有一处专门为航行安全悬挂气象标志的地方,每天会升起正方形、三角形或球形的竹制品,预告天气与风力。
     我读书的中学面临大湖,坐在教室里可以看到窗外桅樯林立的港湾和港湾外辽阔湖天。清晨,云集的航船驶出港湾,鄱阳湖升起一片片洁白的风帆。朝阳乍露,碧波无垠,水上一片风涛,湖面上征帆成阵,它们沐晨光,乘长风,破万里浪……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鄱阳湖虽涛声依旧,苍茫万顷,但不见了风帆。紫阳堤也老态苍颜,一片衰败,港湾被填埋了一半。
  人世间有些东西,当你拥有时不觉得可贵,但一旦失去,会追悔莫及。紫阳堤对星子人来说,也许就是如此。
   “石堤杨柳暮维舟,
     满目山川是旧游
     ……
     江边故老都青眼,
     门下诸生半白头。
  这是著名诗人、明“后七子”之一吴国伦重游星子写的《泊南康》一诗。吴国伦曾被贬为南康推官(管司法),兼主白鹿洞书院。故地重游,这湖山、岸柳、石堤、故友、门生都令诗人倍感亲切。
  星子城湖边的风光,是鄱阳湖所有临湖县市中最美的。记忆中的南门湖,充满诗情画意,更有故事。春夏水涨,一碧万顷,千帆竞发, 令人不禁想起黄庭坚的名句:万里风帆水”!
  星子人习惯将这湖、岸、堤连在一起,称作南门湖。船家舟子在此泊船,小城人于此洗衣、游泳、洗澡、散步、赏景。夏日,孩子们则在此跳水、嬉戲,或躺在光滑的堤岸石上休憩……
  曾几何时,风光如画的紫阳堤却被填埋,几乎成了垃圾场。
      1990年出版的《星子县志》,有几处记载紫阳堤命运的文字:
  “1977年11月8日,动工填平“田公堤”(紫阳堤东)内闸”。(第27页,“大事记”)
  “1980年,县交通局组织人力治理南门港,堵塞田公堤一段,堤防东渐成陆地,唯堤西仍保存完好,1984年(一说1981年)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第453页,第十二卷第二章“文物古迹”“紫阳堤”节)
    时代前进,轮船代替帆船,陆运赶超水运,紫阳堤作为帆船港湾被冷落虽是历史的必然。但将此港湾填埋,则是愚昧之举。它填埋了历史,污染了环境,破坏了风景,亵渎了先人与灿烂的历史文化。此时“文革”已经结束,填埋这一举措,实在是为政之败笔。
  “谁向湖边筑此堤”
  紫阳堤之筑,历尽艰辛;紫阳堤之毁,则毁于一旦。
  在以水运为主的古代,鄱阳湖是南北交通的黄金通道,星子水域属鄱阳湖北部咽喉地带。星子城倚山临湖,控扼这咽喉水域,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北宋初在此设星子县,四年后又设南康军,军治在星子城。“军”为宋代独有的行政区域,与府同级,均设在交通与军事要冲。
  遗憾的是:星子城东为鄱阳湖北部狭窄水域,城南则湖面宽阔,临湖“皆高崖峻岸,洪涛巨浪,日夕冲撞其间”,不便于停泊舟船。一遇风起,则波涛汹涌,怒浪如山,往往造成舟覆人亡。城东北倒有一处天然良港叫神定湖(又名神定浦),但离城三里,颇为不便。元丰七年1084年),大诗人苏第一次游庐山,应是在神定湖落帆上岸,再到府城星子
  几年后的祐年间(1086-1093年)为了改变军城无港湾泊船的问题,南康知军吴审礼,在湖边“构木为障”,用木栅栏构筑堤岸,星子城南第一次有了港湾供船躲风避浪。1094年苏轼广东惠州,船过南康,他应见到了构木为障的港湾和岸上的望湖亭,所以写了一首五言诗《南康望湖亭》。
  木栅构筑的堤坝毕竟经不起风吹浪打,不几年,吴审礼所筑木堤尽毁。崇宁间1102-1106年)孙乔年接任南康知军,他向求拨款以石堤,数月后堤成,史载此堤百十五丈(500米左右),堤内浚二澳此时离北宋灭亡之日(1127年),已经不远了。
  南宋初立,战事频繁,王朝处存亡危急之秋,宋高宗东躲西逃,惊魂未定,一切都无从谈起,自然难以顾及经济与地方建设。到宋孝宗赵昚shèn即位时1162—1189年在位),双方军事力量处于平衡对峙状态,边界较为稳定,孝宗又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朝野这才有财力与精力顾及地方经济的发展。
  此时,孙乔年筑之石已有半个多世纪,数十年的风浪冲刷,加之常有船家将堤岸石当“压舱石”偷走,石堤多处坍塌,港湾渐渐淤塞。而要重修堤岸,则工程巨大,且淳至淳五年(1174-1178年),五年中知军走马灯似地变换,先后有李观民、孙嗣祖、石子重、史抑之四位出任南康知军。其中李观民、史抑之二位虽有意修筑石堤,但毕竟二人任期太短(一年左右),所以修堤上他们也难有所作为。
     但当时的南宋经济与军事形势,却迫使石堤工程早日上马。
     北宋灭亡后,宋高宗赵构的南宋只剩下江南半壁河山,鄱阳湖水上通道作为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湖上没有避风的良港,则“居民之舫,驿递之舟,亦无所于藏。由是商旅不停,贸易靡获,而居民益贫”。为了便于军事运输与经济发展,修筑港湾成为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正如后来吕祖谦《南康石堤记》所言:“唯南康独处汇津,方天子驻跸吴会,贡赋之输、商贾之运,士大夫之行,鲜不道此……”
     这时,朱熹来了。淳熙六年(1179年),他任南康知军朱熹是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一位优秀实干的地方官。他上任时,正值南康军大旱,朱熹一方面要考虑救荒和其他政务,一方面着手大堤修复的准备工作。他派人调查,预算修堤的费用,再向朝廷写了《乞支钱米修筑石堤札子》的报告,指出修堤的紧迫性、预算费用、修堤方案及用工方式等。原本请求拨款5300、米450余石,但实际只获拨款1000,米500石。幸亏后来又相继获得转运使管运输王师愈、提典刑狱法官兼检察官)赵华、叶南仲,转运使徐本中、鲁逢继等捐赠的钱粮,得以保证筑堤工程的顺利进行。
工程于淳熙年(1180年)农历十二月十八日动工(此时应到了1181年),星子知县王文林、南康军司户户籍赋税毛敏总体负责,兵监赵胜、郭坚二人任监工,征集星子、都昌、建昌(今永修、安义)三县民工,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凿石筑堤,疏浚淤泥,引泉入。历时三个多月,用工一万七千二百多1181年闰三月初,鄱阳湖春水上涨前,南康大堤终于完工。
  这种以工代赈”的方式,保证了工程顺利进行,又使灾民在工作后得到粮钱,解决了劳力与救灾问题,一举两得。筑堤期间,朱熹常亲临工地看望民工,"劳苦勤恤者甚众",得到三县百姓的普遍支持,三邑之民欢趋之”。此次筑堤,每一块堤岸石都重达千斤,但砌垒严密,整齐规范,不易松动被人移走,新修的堤岸比旧堤还增高了三尺,更增加了港内舟船的安全感。在中世纪农耕时代,没有任何机械,筑堤的每一块巨石应来自东牯(古)山,通过冬季山下小溪用竹排运往工地,完成这一浩大工程是多么艰难
吕祖谦的《南康石堤记》这样描写大堤的雄伟:
  “是堤既成,隐然如乘长城,卧坚壁以拒章邯、佛貍之师
    堤成后更使船家舟子感到慰藉、温暖和保障:
  “(他们)视澳(泊船处)为家。然得澳而入,则同舟之人举首相庆,可以枕柁而甘寝
    遗憾的是:石堤完工之时,朱熹已任满离去。继任知军钱闻诗请当时与朱熹张栻并称东南三贤”的大学者吕祖谦(1137-1181年)写下《南康石堤记》。此记写完不久,这年初秋,吕祖谦竟不幸病逝,实在令人扼腕。
   后人为了感谢朱熹,将南康石堤称作“紫阳堤”,最近的城门也称“紫阳门”。数百年后,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名僧达观和尚(1543—1603年)泊舟南门港,写了一首《夜泊星子朱堤》:
“浪打南康城脚时,往来舟楫命如丝。
新安不产朱夫子,谁向湖边筑此堤”?
        紫阳堤成了南康府城的一道风景,诗人词客们为之留下不少诗作。清代诗人曹龙树组诗“南康十二景”中就有一首《紫阳堤水月》::
“蟾宫桂子落江乡,江上平堤号紫阳。
  ……
不应遗忘的前辈
任何一项水利工程,都需要后人相继维护、修葺。
     都江堰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有当地官员负责维护工程岁修制度”,所以这闻名天下的都江工程,至今还在发挥着它的功能。
  朱熹修筑紫阳堤功不可没,但如果没有后来者不断地修补、重筑,紫阳堤也许早就不复存在。
     鄱阳湖年年水涨水退,风吹浪卷,铁打的堤防也会受损、消亡,更何况是石砌的堤岸。朱熹经历了宋亡与元代,史志上没有任何紫阳堤的记载。到明代,史志才提到紫阳堤,但堤已损毁严重。明正统六年(1441年)知府瞿溥福曾主持修补过一次。十几年后的景泰五年(1454年),陈敏政任南康知府时,他眼中的紫阳堤已破败不堪:
     “迨今三百年,日渐颓圯。岂无一、二贤守令常加修葺?而迁代(官员迁升)不常,工费不足,卒无成功。堤石为水洗去者十(之)二、三,二澳亦壅塞乾浅(水少),弗足御浪而庇舟。
   陈敏政是位有事业心的知府,决定大修紫阳堤。幸好第二年(1455年)南康府风调雨顺,社会安定,他这才有空谋划修堤大事。经过预算,工程浩大,所费甚巨,而南康府又属穷府。尽管困难重重,但陈敏政决心已定,其部属如同知蔡用生、通判孙智节、推官张应选等都纷纷表示坚决支持。司狱(管理囚狱卢思聪自荐愿意担任监工,另有二位经验丰富的老者白官琇、梁冲表示愿做他的助手。不久,有建昌富户杨素观带领他招募的石工前往府城面见知府,愿献谷百担作为资费,并与司狱卢思聪带石工一同考察采石场地。杨素观这一义举,激励了各县富户相继慷慨相助,或献谷,或捐款。一年后(1456年),采石场宽二尺、厚三寸,总长7000多尺的筑堤石条已全部凿好。这时,乡村农事已毕,湖水亦退,正是开工筑堤的好日子。南康府四县百姓“远近闻之,父戒其子,兄谕其弟,荷蒉(携锸(云集堤下,情愿效力”。
   整个筑堤工地有条不紊,紧张而不忙乱。助理监工白官琇将农工中青壮年劳力编成两组,每半个月轮换一次。为了使堤岸石块结合牢固,人们采用石灰伴糯米为粘合剂,“炼石为灰,煮糯为粥,两石之罅,以粥和灰胶之,俾坚若一”。大堤长宽如旧,但比旧堤又加高了三尺,澳内也得更深。1455年十月始,到1456年九月全面完工,前后历时两年,耗银2000多两,谷700余担。
重修后的大堤坚固雄伟,“远而望之,宛若一城,屹立于巨湖之滨。”
       这次修堤,还有一重大收获:人们在堤旁挖土时,挖出了一块石碑,是咸平二年999年)乡贡张姓进士写的《德星亭记》。咸平二年为北宋真宗初年,朝廷设星了县与南康府不久,那时湖边既无堤岸又无城墙,一派原始风光。为了不负这美好景色,人们在此建“德星亭”,并请张进士写下《德星亭记》。此事在工地引起了轰动,于是有“星子义士左璇,请以私财构亭于堤东,而匾以旧名”……工程结束,堤成亭立,司狱卢思聪请知军为此堤作记,陈敏政于是写下《重修西湾石堤记》,刻碑立于堤旁,碑后刻录了工程捐助者的姓名。
    陈敏政之后,众多继任者如接力赛一样,对紫阳堤进行维护与修复,《南康府志》和《星子县志》所记载的有:
  嘉靖六年(1527年)冬,知府罗辂主持修堤,同知马朋作记;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江西巡抚周相亲自主持修堤大事,委派左参议冯谦、南康知府于闻、同知杨侃、星子典吏王子成等具体负责增筑堤岸,完工后周相亲自作记;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知府田琯修筑紫阳堤东的湖岸,人称田公堤,吴国伦为之作《重修田公堤记》;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接替田琯任知府的彭梦祖,完成了田公堤”的扫尾工程;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知府袁懋贞补修紫阳堤;
  天启四年(1624年),星子知县汪增文修补紫阳堤与田公堤;
  崇祯三年(1630年)知府张善治修复堤与岸,吴道长作记;
  康熙十四年(1675年)九月,知府伦品卓大修堤岸,并亲作堤记;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星子知县李应龙、邹大英捐俸修堤,在前任积累的基础上督修,十月动工,第三年(1772年)腊月完成。1794年,又有星子知县陈浩捐钱补修紫阳堤;
    嘉庆间狄尚絅任南康知府(1807-1820年),在任期间,狄尚絅做了很多事,包括修南门堤;
……
  紫阳堤岸的每一次大修,都会立碑纪念,碑文记述这次工程的时间与经过,还有参与者和捐助人的姓名。数百年来,南门湖堤岸经历了多次大修,每一次修复都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可惜不是每一次工程都会被后人铭记。
     从我记事时起,紫阳堤边已找不到一块记叙修堤的石碑。
  我们不应当忘记这些朱熹事业的继承者。达观大师的那两句诗:“新安不产朱夫子,谁向湖边筑此堤”。不免失之偏颇。
  自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知府邱建猷修堤后,由于财力与战乱,再也没有修补紫阳堤的记载。紫阳堤一直屹立鄱阳湖边,扼洪涛,障巨浪,历百年后依然雄伟坚牢。1930年,著名学者赵眠云(1902—1948游星子,在其《眠云游记》里,记述了湖边堤岸在他眼中的印象:
    “……(在星子城)循街择购,不觉忽及南门。门接湖畔,筑一长堤,东西约里许,巨石构成,内置泊港,工程颇佳”。
这是对紫阳堤与湖岸客观的评价。
  上世纪六十年代,记忆中的南门湖堤岸仍然固、浑厚大气。春夏水涨,临立湖岸,看水天一色,千船万舸,云帆高挂,令人胸襟大开。夏日下午与黄昏,紫阳堤内外,水上满是游泳、洗澡与嬉戲的人们。高中时,临近暑假,遇清风朗月之夜,晚自习热了,男生们便跳进湖里游上一阵……
  春秋易代,凝聚着无数先人勤劳、勇敢智慧的紫阳堤连同造型优美的卷孔桥洞,1977年却轻率地被填埋,毁弃。
  好在东堤被填几年后,残损的西堤于“一九八一年,星子县人民政府将其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也许由于这个脆弱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头衔,西部残堤得以一片废墟中苟延残喘,直到2013年它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使这国宝重为为世人所重,近年又有幸获拨巨款重修重修后的紫阳堤留驻了民族的历史记忆与文化气韵,将成为后人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今年初曾返乡看了已完工的部分石堤,遗憾的是,比起照片中的旧堤来,新堤似乎不及前者美,旧堤截面微微呈梯形,新堤则像生硬的长方体。
  帆船时代已经远去,鄱阳湖上再不会有万里风帆水”的壮阔画面和“天际识归舟”的诗意但丰水期的鄱阳湖依然恣肆汪洋,一碧万倾。徜徉湖岸,水气扑面,涛声灌耳,眼前的风光会激励一代代后人扬起的青春的风帆,向着理想远航。
(附:黄庭坚诗万里风帆水”中“著”应为如、似的意思)
图片1.png
未填前的紫阳堤,远处为东西港湾前的白土仓库(王忠芳供稿)
图片2.png
八十年代初航拍的紫阳堤,东部港湾尚未填满(吴东双摄影)

作者:景玉川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我

117

主题

881

帖子

1838

星币

高中三年级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1947
发表于 2022-4-13 10:34: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83

帖子

1733

星币

高中一年级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296
发表于 2022-4-13 10:55: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青海
这个历史挺靠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1236

帖子

2214

星币

大学三年级

Rank: 16

积分
2748
发表于 2022-4-13 11:08: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原来还有这么多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匿名  发表于 2022-4-13 12:01:28 | 来自江西
这个历史挺靠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匿名  发表于 2022-4-13 12:01:48 | 来自江西
原来还有这么多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13 12:41: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紫阳堤的故事源远流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13 13:43: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那么多故事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13 15:05: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好有文采了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13 15:05: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好有文采了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本站法律顾问:易胜华律师|手机版|小黑屋| 尚庐山(原星子网)

备案报警 赣公网安备 36042702000120号

备案报警

Powered by Discuz! X3.4( 赣ICP备16012230号-1 )

公司名称: 庐山市尚庐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 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南康镇天湖壹号5号楼C-201至C-206店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